陇南培训学校抗震检测鉴定报告
1)我国很多中、小学校舍始建于20世纪70、80年代,建筑年代久远,建筑的质量相对较差。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往往成为抵御地震灾害的薄弱环节。
2)结构类型不合理
我国很多中、小学校舍的结构形式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这种建筑的结构形式在施工上简便,工程造价比较低,但由于装配式构造的砖混结构自身刚度较低,与当今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能力有很大的差距。该房屋的整体性较差,一旦发生地震,这种类型的建筑易于遭到破坏。震害分析表明,很多中、小学校舍在结构体系的布置上、结构构件的设置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①许多校舍的结构体系布置方案多为纵墙承重,这种体系在地震时易造成由于纵墙的破坏而使得整个建筑的倒塌的严重后果;②楼梯间设置在建筑物的端开间,由于端开间在地震时的地震力往往较大,这种结构形式易造成地震时因楼梯间的破坏使得人员无法逃生,从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③缺少抗震构造措施的?梁与构造柱。
3)中、小学校舍自身特点导致抗震性较差
中、小学校舍一个的特点就是其使用空间相对一般的民用性建筑要大很多,普通教室建筑面积为60~100平方米,开间一般在8~10米,大大的削弱了校舍的整体刚度,地震时受到水平地震力作用容易变形或坍塌;另一方面,中、小学校舍为保证日照。多设计为长外廊式,进深方向较小,结构整体的联系不稳定。为了保证房间采光,大部分中、小学校舍多采用大面积的门、窗,从而削弱了墙体之间的连接,对抗震不利。
抗震结构体系体型是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以及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宜设多道抗震防线;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结构设计在选择建筑结构的方案和采取抗震措施时,要考虑地震动的性质及其对建筑的影响,应注意地震的不确定性及其一定的规律性。
结构体系应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可避免因部分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的承载能力。抗震防线应注重对道防线的选择:应优先选用不承受重力荷载的构件,如框架填充墙、柱间支撑或轴压比不太大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等构件;不宜用轴压比很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作为道防线。
房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方法
由于对房屋主体结构不同部位的质量检测,其指标体系和标准都会有所不同,并且使用的检测方法也会有差别,加之质量检测的方法和种类非常多,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科学的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检测方法可以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也可以由检测单位自行研发,常用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桩基的检测
对桩基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其结构和承载力,从而确定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通常包括静载、低应变检测和高应变动测法等。相对来讲,静载实验的可信度较高,检测结果能够有效的为工程的设计提供决策依据,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广泛。该种方法的工作量较大,并且耗时较长,投入的程本高,适用的范围也较小,其检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静载实验提供依据。高变动测法主要是对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以及桩身完整性的检测。
2、钻孔取芯检测方法
该种方法一般是对桩身的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和和桩身的完整性、桩身的长度以及桩底沉渣的厚度等。钻孔取芯法的优势是操作过程简单直观,缺点是难以发现桩身局部的缺陷,施工难度较高,并且成本费用也大,还能会对桩身造成损伤,这也决定了该种方法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小,常适用于无法用*声检测桩身或静载试验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
3、钢筋混凝土的检测
对钢筋混凝土检测是房屋主体结构检测的重要内容。主要方法有回弹法、超声波和超声波回弹法、拨出法以及钻芯法。其中以超声波法、回弹法以及拔出法较为常用。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砌筑砂浆强度检测、钢筋定位和保护层厚度检测等,需要用到的方法常见的有点载荷法、推出法、筒压法、砂浆片剪法等。一般来讲,对楼面版检测时常用取芯法和钻孔法等,通过定位楼板内预埋线和楼板钢筋,进而取芯检测。也可直接钻孔测量楼板厚度。
4、对钢构件的检测
钢构件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检测焊缝、螺栓的连接、构件的尺寸和缺陷、损伤、变形以及构造检测等。通常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通过测量钢结构的挠度、倾斜度等来测定结构构件的变形情况。构造检测是根据观测测量的结果来分析判断构件是否符合相关规范中的标准要求。